爱草视频在线,亚洲三级视频,成人偷拍精品视频app,久草久,一区二区高清在线观看,自拍偷拍第2页,午夜激情福利网

當前位置:首頁 -> 宏觀經濟 -> 宏觀經濟運行勢態(tài)

莫對經濟增速下降反應過度

2010/6/28 10:44:36       

       [ 要警惕出現(xiàn)對經濟增速下滑反應過度的情況,再度“祭”出經濟刺激政策的大旗。要知道,目前我國經濟存在的兩大系統(tǒng)性風險,都和經濟刺激政策的過度擴張有關。這兩個系統(tǒng)性風險,一個是銀行體系資產質量風險,另一個是地方財政結構性風險 ]

  我國遭遇國際金融危機沖擊馬上有兩年時間了。目前正處在一個岔路口,新老矛盾和問題相互交織,經濟走勢眾說紛紜。形勢從來沒有這么復雜,看法從來沒有這么分歧。

  辯論重啟

  今年以來,我國宏觀經濟形勢整體回升向好的發(fā)展勢頭進一步鞏固,經濟增速觸底反彈強勁,實現(xiàn)了“V”形復蘇增長。第一季度統(tǒng)計數(shù)據出來之后,大家都很樂觀。在2009年GDP增長8.7%的基礎上,2010年一季度沖高到11.9%,環(huán)比增長1.2%,超過2007年四季度11.7%和2008年一季度 10.6%的水平。有人認為我國從此步入新一輪高速增長的通道。

  但近一個多月來,在國內房地產調控和歐洲債務危機等影響之下,尤其是5月份統(tǒng)計數(shù)據出來之后,許多人又有點悲觀了。原來還是言之鑿鑿的“回升向好”、“開局良好”等判斷,現(xiàn)在變得有點不那么理直氣壯了。社會上反而出現(xiàn)了“經濟下滑”、“二次探底”的聲音。

  由于2009年經濟增長速度是“前低后高”,今年經濟增速必然是“前高后低”。但目前最需要警惕的是,因擔心經濟增長速度下滑,中斷今年開始執(zhí)行的宏觀刺激政策退出,而重新啟動甚至加大刺激力度。這是目前宏觀政策最需要擔心的。

  我們不要對經濟增長速度看得太重。2010年二季度經濟數(shù)據將在7月上旬統(tǒng)計出來,如果增長數(shù)據不太好看,或者到第三季度還繼續(xù)下滑,就要警惕對經濟增長速度下降反應過度,因為繼續(xù)刺激政策會產生更大的問題。

  對于中國當前經濟形勢以及宏觀政策判斷,筆者認為,首先需要明確,如果是“二次探底”,這個“底”應該如何定義?現(xiàn)階段經濟潛在增長速度是多少?經濟增長速度怎樣回歸到“常態(tài)”?

  回歸8%不能說成“探底”

  概括起來,目前認為趨冷的觀點主要依據五組數(shù)據:規(guī)模以上工業(yè)增加值增速減慢、城鎮(zhèn)固定資產投資下滑、貿易順差下降、采購經理人指數(shù)(PMI)下降、資產價格走低等。此外,發(fā)電用電量、交通運輸指標也開始徘徊。

  但筆者認為,目前我國經濟增長的基礎基本穩(wěn)定。特別是經濟領先指標——采購經理人指數(shù)(PMI)已連續(xù)15個月在正常水平以上運行,盡管5月與4月相比有1.8個百分點的下降,但仍在50%的正常水平之上,顯示未來半年經濟將呈現(xiàn)增長之勢,只不過發(fā)展態(tài)勢較之前更趨平穩(wěn)。

  筆者認為,使用所謂“經濟下滑”、“二次探底”來描述下半年的經濟走勢,有點反應過度,或者說是危言聳聽。實際上,在去年二季度7.9%、三季度8.9%的基礎上,去年第四季度10.7%、今年第一季度11.9%的GDP增長率,已經是“過高向熱”的速度。如果今年第二季度和下半年還延續(xù)這樣的增長態(tài)勢,全年經濟增長可能超過10%,與現(xiàn)階段潛在經濟增長率相比,將會出現(xiàn)“經濟偏熱”。

  今年正在實施或者即將出臺的放緩公共投資,適當拉緊信貸貨幣政策,加強房地產價格調控,規(guī)范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,壓縮高污染、高耗能和過剩產能,重啟人民幣匯改進程以及其他宏觀調控措施,實際上是對過去一年來經濟快速增長、半年來“過高向熱”態(tài)勢的主動調整,而不是“經濟下滑”、“二次探底”。

  即使下滑,也不是像2008年那樣從第一季度10.6%“陡”滑到第四季度的6.8%,而是從第一季度的將近12%“平”滑到8%~10%的潛在增長率。即使探底,所探之底也不是2009年第一季度6.1%以下,而是這么多年我們一直提倡的8%左右。

  因此,今年二季度之后的經濟增長率,“可能”并且“應該”都低于第一季度。實際上,2003~2007年GDP 10%以上增長并不是“常態(tài)”。經濟增長速度之“弦”繃得過緊并不是好事,也不叫“又好、又快”增長。只要在由環(huán)境、資源等因素制約的8%~10%潛在經濟增長率之下,符合追求指標,就不是下滑,不存在探底問題,而是回落趨穩(wěn),回歸“常態(tài)”,回歸適度增長。

  應繼續(xù)淡出經濟刺激政策

  進入2010年,無論口頭上怎樣說,宏觀經濟刺激政策實際上正在逐步淡出。面對最近一兩個月的情況,又重新出現(xiàn)了繼續(xù)刺激的聲音。目前,我國正處在一個岔路口,政策抉擇左右為難。筆者認為,后危機階段我國宏觀調控需要回歸中道、中性。當前應該繼續(xù)實施宏觀經濟刺激淡出政策,適時、適度地對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作出必要的微調,平穩(wěn)實現(xiàn)經濟刺激政策的調整軟著陸和退出銜接。

  一要把積極的財政政策逐步改變?yōu)椤胺(wěn)健擴張”的財政政策。積極的財政政策不是盲目積極,更不是無限擴張。要從保持可持續(xù)性的角度,充實和完善積極的財政政策,從長計議、量力而行、擴張適度,努力做到財政收入來源有持續(xù)保證,財政支出有長遠效益,盡力實現(xiàn)收支平衡。

  二要把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逐步改變?yōu)椤皬木o偏松”貨幣政策。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不是無度寬松,更不是完全放任!皬木o偏松”的提法,介于“適度寬松”和“從緊”之間,該松可松,該緊必緊。要從抑制通脹預期和防范潛在金融風險的角度,充實和完善當前的貨幣政策指導思路。

  要警惕出現(xiàn)對經濟增速下滑反應過度的情況,再度“祭”出經濟刺激政策的大旗。要知道,目前我國經濟存在的兩大系統(tǒng)性風險,都和經濟刺激政策的過度擴張有關。這兩個系統(tǒng)性風險,一個是銀行體系資產質量風險,另一個是地方財政結構性風險。

  2008年第四季度新增1.2萬億元貸款,2009年新增貸款達到9.59萬億元,今年前5月又新增4萬多億元。問題在于,從投放結構來看,2009年中長期貸款余額占比急劇上升,其中非金融公司及其他部門中長期貸款新增5萬億元,居民戶中長期貸款新增1.7萬億元,分別是2008年的2倍多和4倍多。 2010年以來中長期貸款比例繼續(xù)惡化,這會給銀行體系資產質量和銀行業(yè)流動性帶來風險。

  在地方債務風險方面,據有關部門調查,2009年許多地方政府通過投融資平臺,把基礎建設和其他政府活動產生的債務信貸化,目前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公司,有的部門統(tǒng)計有5000多個,有的部門統(tǒng)計有7000多個,還有人根據抽樣統(tǒng)計測算已達上萬個,銀行貸款余額也由1萬億元上升到5萬億元或者7萬億元,甚至10萬億元以上。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70%以上分布在地級市和縣。很多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資本金很少,但杠桿率卻很高,一級政府往往設立多個政府融資平臺,同一個政府融資平臺往往有多家銀行貸款進入,給地方留下隱性赤字和債務負擔,造成財政結構性風險。一旦地方財政出現(xiàn)困難,許多項目難免半途而廢,地方政府融資鏈條面臨斷裂,這會導致當?shù)亟洕l(fā)展停頓,還會導致銀行產生大量呆壞賬。

  2008年以來經濟下滑內因為主

  對當前經濟形勢和政策展望的觀察,還要放到2008年這一輪經濟下滑的大背景下,否則說不清楚。

  有兩個問題的答案亟須厘清:一是2007年第三季度以來我國經濟出現(xiàn)大幅下滑的主要因素,是以危機沖擊的外因為主,還是經濟增長模式不可持續(xù)的內因為主?二是2008年第四季度啟動刺激政策至今,怎樣評價應對危機措施的效果,是事倍功半還是事半功倍?

  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,國際金融危機迅速擴散蔓延,我國經濟受到深度沖擊。但事實上,這一輪經濟增速下滑是從2007年第三季度就開始的,一直延續(xù)到2009年第一季度,時間長達7個季度。下滑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,但不能全部歸咎于國際金融危機。

  我國經濟自2007年第三季度開始的這一輪減速,根本原因在于經濟增長模式以及政策應對等內部多種因素的疊加,金融危機的外部沖擊并不是主要原因。

  所謂“內生性因素為主”,主要體現(xiàn)在三方面:一是經濟發(fā)展階段和增長模式問題,雖然多年來一直強調要從外延性增長變成內涵式的增長,但目前經濟增長方式還是粗放型的,過分追求增長速度而忽視增長質量。二是經濟結構的調整進展緩慢,多年來對調整經濟結構強調得不夠,政策和措施的力度也不夠,更多是在口頭上而不是政策措施上。三是國內消費需求不足,逐步下滑。

  所謂“多種因素疊加”:一是國際經濟金融危機沖擊外需下降。二是政策因素,特別是2008年,一系列對企業(yè)經營影響重大的政策過分集中出臺,如提高環(huán)保門檻、人民幣匯率升值、“兩稅合一”稅法的變化、大規(guī)模取消出口退稅、增加用工成本等,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當前的經濟增速下滑。這些政策因素過分集中、高密度出臺,頻率、強度、分寸、節(jié)奏沒有掌握好。三是政策應對問題,2008年宏觀調控的任務變動過于頻繁,有的地方和部門、有的政策和措施,年初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苗頭重視不夠,年底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影響又反應過度。

  實際上,我國經濟自2007年第三季度開始的這一輪減速,根源在于長期以來存在的結構性矛盾,比如投資與消費的矛盾、內需與外需的矛盾、發(fā)展方式結構性矛盾、區(qū)域結構性矛盾、城鄉(xiāng)二元結構性矛盾、國民收入結構性矛盾,如果這些結構性矛盾不解決,經濟增長速度早晚都會下行。

  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,從2008年第四季度開始,我們果斷決定實行以促進經濟平穩(wěn)較快發(fā)展為主線、以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為主要內容的一攬子計劃。在刺激政策的作用之下,迅速扭轉和遏制住經濟增速7個季度持續(xù)下滑的態(tài)勢。

  但也要看到,在應對經濟危機沖擊時,一些政策和措施有點顧此失彼,有的地方和部門“頭痛醫(yī)頭、腳痛醫(yī)腳,甚至頭痛醫(yī)腳、腳痛醫(yī)頭”。一是過分強調保增長,對調結構、促升級重視不夠;二是過分強調政府作用,對發(fā)揮市場基礎作用重視不夠;三是過分強調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(yè),對民營企業(yè)和中小企業(yè)重視不夠;四是過分強調通過適度寬松貨幣政策增加流動性,對綜合運用多種政策工具重視不夠。一攬子計劃實施中當然也存在一些不足,這一點我們不應當回避,也回避不了。

來源:第一財經日報

 

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:

凡本網注明"來源:煤炭網www.500505.cc "的所有文字、圖片和音視頻稿件,版權均為"煤炭網www.500505.cc "獨家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"來源:煤炭網www.500505.cc ",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

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,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,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,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。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(lián)系。

  • 用手機也能做煤炭生意啦!
  • 中煤遠大:煤炭貿易也有了“支付寶”
  • 中煤開啟煤炭出口貿易人民幣結算新時代
  • 下半年煤炭市場依然嚴峻
市場動態(tài)

網站技術運營:北京真石數(shù)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、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、喀什煤網數(shù)字科技有限公司

總部地址:北京市豐臺區(qū)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

京ICP備18023690號-1     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


關注中煤遠大微信
跟蹤最新行業(yè)資訊